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城市水体复合污染的表观污染效应及其控制

(50938005)

研究经费:200万元

研究背景:针对城市水体普遍面临的污染严重、感官恶劣的问题,探讨复合污染导致的表观污染效应的特征与规律,研究水体表观污染发生机制、演进历程及其调控原理和对策,深化对城市水体污染的科学认识,完善城市水体污染防治策略,为表观污染控制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

1.jpg

研究内容:

水体表观污染的表征

表观污染效应的问题识别和分析

基于水质指标的水体表观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扫描光谱法表征水体表观污染的可行性与技术方法研究

城市水体表观污染过程研究

持续观察监测不同污染状态和环境特征河段的表观污染变化及相关的水质、气象、环境因子变化过程

分析研究表观污染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和诱发因子

建立严重表观污染发生的预警模型与方法

水体表观污染特征物质识别与分析

从极端表观污染水体入手,分析识别不同类型表观污染的特征污染物(指标)

阐述特征污染物(指标)在表观污染形成和演化不同阶段的变化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探讨如何利用特征污染物(指标)对表观污染进行表征、阐释、预警和调控

研究成果:

对城市水体表观污染的内涵和特性进行了界定和阐述

提出了表观污染的概念和定义,阐述了城市污水表观污染的特性明确了城市水体表观污染主要是由于非溶解性物质的贡献。

建立了两种城市水体表观污染程度的表征方法

基于相关水质指标对表观污染的关联性,建立了评价表观质量的SQI指数; 利用水体表观污染的光学特性,建立了基于吸收光谱扫描的表征方法—SPI。

形成了缓流城市河道可见水华暴发的预警指标和方法

基于长期的观测统计,提出了可见水华暴发临界叶绿素浓度概念,形成了基于藻类生长动力学和模糊风险概率理论的可见水华爆发预警方法。

识别表观污染特征物质并依此建立了分类体系

识别出于对应不同类型表观污染的特征物质或特征指标,建立了以特征物质(指标)的阈值为依据的表观污染分类体系,论证阐述了分类体系对表观污染成因评判、趋势分析和调控策略的意义。

提出了有氧扰动抑藻的新方法

证实了有氧扰动可有效降低生物有效磷。

研究了有氧扰动抑藻机制。

2.jpg

3.jpg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