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是江苏省优势学科“土木与环境工程”中水质污染与控制研究方向的核心科研团队。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中级职称3人;其中5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具有硕士学位。团队成员中有3人被遴选为江苏省“333工程”和“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为学校优秀教师及青年骨干教师。
本研究所围绕我国水污染控制领域的问题和需求,聚焦学科前沿,服务社会发展,在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理论、技术与装备、城市水体污染及其控制与修复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推广。近年来本研究所教师主持国家及省部科技计划\与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863计划”和科技重大专项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重点项目1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获2项省部级、1项市厅级一等奖等科技奖励。完成了百余项工程设计与技术咨询服务项目。
1993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曾赴荷兰进修学习,在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是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中“环境工程”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教改研究项目,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等奖励4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教改研究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计划\与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包括SCI、EI收录论文18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江苏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
黄勇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获“苏州市优秀知识分子”和“十五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现任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建设部高等教育给排水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土建学科专家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2、13届专家评审组成员,国际水协 (IWA) 会员,《中国给水排水》、《环境科技》等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废水生物处理理论技术、城市水体污染与修复技术。
2001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主持并完成建设部科技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其他市厅级以上项目8项及百余项横向科研合作项目。获住建部华夏建设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环境科学技术奖等奖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与编写专著1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受污染地表水修复技术。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兼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主持参与完成市厅级以上项目5项。获省部级奖2项、市厅级奖1项,全国优秀论文奖多项;获授权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江苏省“333”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获校级优秀教师、青年标兵、五四青年奖章多项荣誉,环境工程学报通讯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及受污染地表水修复技术
2008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2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后出站。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各1项,市厅级课题5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4篇,EI 11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获住建部华夏建设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环境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市厅级奖项7项。入选江苏省“333”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 项目,和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同行评议人、《Ecological Engineering》、《Chemistry and Ecology》以及《环境科学》等国内多个核心期刊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地表水污染修复技术
2013年获同济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参与完成市厅级以上课题8项,获市级以上进步奖2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项,市厅级以上项目2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获评苏州科技大学优秀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废水生物脱氮除硫理论与技术、受污染地表水修复技术
2007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参与和已完成市厅级以上项目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饮用水源中难降解有机物深度处理技术与检测及地表水污染表征与评价
2010年获苏州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项,参与市厅级以上项目4项,获得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收录6篇。
主要研究方向:废水生物脱氮除硫机理与高氨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201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主持并完成苏州市厅级项目2项。主持建设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项目4项,生活饮用水净化工程项目6项,承担20余项环保横向科研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篇。江苏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校青年五四奖章。
主要研究方向: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环境新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
2013年获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铁基材料与生物耦合处理工业废水技术、新型绿色高级氧化技术的开发领域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各1项;参与863课题和上海科委研究项目研究各2项。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 6篇,EI 4篇,中文核心3篇,申请专利2项,Desalinatio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刊物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脱氮除硫技术,物化与生物协同处理理论与技术。
(1)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发与应用 在建设部、江苏省多项科技项目的持续资助下,自主研发“双泥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BICT)工艺,优化脱氮除磷条件和控制,改善系统性能,形成了具有技术经济竞争力的创新工艺技术;建成日处理百吨和千吨污水的示范工程,实现处理出水稳定达标排放。自主研发的“气升回流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运行维护技术要求低,可在无人值守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适用于农村等分散型生活污水处理,已投入实际应用。还研发了“污泥转移SBR”、“A2O/MBBR”等创新技术。
(2)受污染地表水体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持完成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和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在园林水体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关键技术研究、技术系统集成和工程示范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研究成果在多个封闭型景观水体修复技术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在“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中进行景观水体水质净化与保持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成功解决了重污染河道的黑臭问题,并达到良好景观水体的水质要求。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下,考察城市缓流河道水体在多种污染源、环境因子和水动力的共同作用下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和交互作用,研究水体表观污染效应的发生机制和表征方法,识别导致表观污染的关键因子,为控制水体黑臭、藻华爆发等严重的表观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3)高负荷生物脱氮新技术研究 跟踪国际前沿,开展以厌氧氨氧化为核心的自养菌高效生物除氮应用基础和工艺技术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环保科技重点项目的资助。成功筛选培养了Anammox微生物,掌握了Anammox工艺快速启动、优化控制运行和污泥富集培养与保藏技术,研发出新型Anammox反应器和组合式反应器,实验装置规模与负荷水平处于国内领先行列。处理实际废水的中试和工程应用研究取得良好进展。还在进行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Anammox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与转化机制方面的前沿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4)营养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特性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影响研究 围绕底泥扰动在浅水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机制,深入考察在底泥长期受扰动的状态下,磷在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过程、沉积物与水中磷形态的数量分布及其变化、不同赋存形态磷的转化途径、机理和影响因素等科学问题;探索应用底泥扰动技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藻华问题。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研究经费
| 完成时间
|
1
| 苏州市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综合示范
| “十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课题(2003AA601070)
| 500
| 2003~2006
|
2
| 水体水质净化与保持综合技术与示范
| “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08ZX07313-002)
| 120
| 2007~2012
|
3
| A2O工艺稳定运行与强化脱氮技术研究
| “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08ZX07313-004)
| 45
| 2007~2012
|
4
| 高藻高有机物原水化学强化处理技术研究
| “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008ZX07421-002-04)
| 50
| 2008~2010
|
5
| 城市水体复合污染的表观污染效应及其控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938005)
| 200
| 2010~2013
|
6
| 城市水体底泥资源化用于水体磷的吸收和内源磷固定的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08154)
| 20
| 2010~2012
|
7
| 硫酸盐型厌氧胺氧化反应机理及其条件控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8202)
| 21
| 2011~2013
|
8
| 底泥反复扰动条件下可被生物利用颗粒态磷的再生及转化机制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84)
| 60
| 2012~2015
|
9
| 有机锡在饮用水预氧化耦合工艺中的迁移转化与去除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291)
| 26
| 2012~2014
|
10
| 底泥组合扰动下内源磷形态转化的诱发机制和行为过程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523)
| 80
| 2013~2016
|
11
| 厌氧硫酸盐还原氨氧化反应机制与过程调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284)
| 86
| 2015~2018
|
12
| 三价铁还原氨氧化机理及过程调控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387)
| 25
| 2015~2017
|
13
| 城镇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BICT工艺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 江苏省太湖污染治理专项项目(BS2007109)
| 270
| 2007~2009
|
14
| 拙政园水体水质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与示范
| 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重点项目(BS2004048)
| 90
| 2004~2007
|
15
| 沧浪亭水体水质净化与生态恢复研究与示范
| 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重点项目(BS2004049)
| 60
| 2004~2007
|
16
| 自养菌生物脱氮工艺及其微生物生态研究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2043)
| 9.8
| 2002~2004
|
17
| 具有污泥转移的SBR工艺中污泥的强化除磷特性研究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1315)
| 17
| 2011~2014
|
18
| 循环活性污泥法CAST工艺的机理和运行控制研究
| 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99-056-1)
| 6
| 1999~2002
|
19
| 改进膜生物反应器的试验研究
| 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05-K2-1)
| 3
| 2005~2008
|
20
| 活性污泥法的污泥转移技术研究
| 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0-K6-26)
| 3
| 2010~2012
|
21
| 高含氮碱性蚀刻液的高效自养菌脱氮生物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
| 江苏省环保科研课题重大项目(201104)
| 40
| 2011~2013
|
22
| 污泥发酵强化城市污水生物除磷新工艺研究
| 苏州市环保科技项目(SHJ2009-02)
| 10
| 2009~2010
|
23
| 城市污水厂污泥与餐厨垃圾共发酵关键技术研究
| 苏州市环保科技项目(SHJ2010-03)
| 20
| 2010~2011
|
24
| 非平衡状态下活性污泥的筛选机制研究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4KJA610001)
| 15
| 2014~2017
|
25
| 底泥再悬浮状态下磷赋存形态间的转化机理研究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7KJD610196)
| 3
| 2007~2009
|
26
| 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污泥特性研究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8KJD610002)
| 3
| 2008~2010
|
27
| 自养半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联合工艺处理电镀含氮废水的研究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2KJB610005)
| 3
| 2013~2014
|
28
| 通航河流改用饮用水源有机锡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 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2014-K5-035)
| 3
| 2014~2016
|
(3)研究成果
重要获奖:
获奖名称
| 获奖作者
| 获奖成果
| 获奖时间
| 奖项级别
|
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 黄勇(1/13),李勇(3/13),潘杨(7/13),李大鹏(9/13)
| 封闭型园林池塘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
| 2008
| 省部级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黄勇,潘杨,李勇,袁怡,李大鹏,李学艳,李祥,袁砚,肖金球
| 城镇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BICT)的技术及装备
| 2012
| 省部级
|
江苏省环境环护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黄勇,潘杨,李勇,袁怡,李大鹏
| 双循环两相(BICT)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研发与应用
| 2011
| 市厅级
|
授权专利:
专利号
| 作者
| 专利名称
| 授权
日期
| 专利类型
|
ZL02138665.X
| 黄勇,李勇,潘杨
| 双循环两相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 2006
| 发明专利
|
ZL200610097594.8
| 黄天寅,黄勇,吕锡武
| 高浓度有机物水的气浮预处理方法及装置
| 2008
| 发明专利
|
ZL200910182634.2
| 黄勇,李勇,黄天寅,潘杨,袁怡,沈雨
| 气升回流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 2011
| 发明专利
|
ZL200910036346.6
| 黄勇,李勇,潘杨,袁怡
| 一种污泥转移SBR工艺
| 2012
| 发明专利
|
ZL200820157146.7
| 黄伟军,肖金球,潘杨,郑天南
| 强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控制装置
| 2009
| 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
ZL201120106333.4
| 李大鹏,黄勇
| 一种强化内源磷固定的底泥扰动曝气装置
| 2011
| 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
ZL201220057182.2
| 黄勇,袁怡,李祥,李勇,潘杨,李大鹏,李学艳
| 一种新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 2012
| 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
ZL201220731196.8
| 黄勇,李祥,袁怡,李勇,潘杨,李大鹏,李学艳
| 一种新型部分亚硝化的厌氧氨氧化一体化反应器
| 2013
| 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
ZL20132067534.1
| 李学艳,黄勇,王东田,黄俊杰
| 化学氧化-纳滤膜记成去除有机锡和无机锡的水处理装置
| 2013
| 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