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修复研究所及土壤污染修复协同创新中心
环境修复研究所主要依托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及研究力量组建,重点围绕污染物迁移转化,开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修复机理研发工作;在整合本研究所和学校相关研究力量的基础上,联合中科院城市环境所、土壤所、部分高校、企业、地方研究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相关研究力量组建了苏州科技大学土壤污染修复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开展土壤污染机理、污染场地调查与评估、修复技术、修复管理标准与措施、修复材料与装备等研发工作。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中级职称4人,其中6人具有博士学位。团队主要组成人员近几年已主持或参加国家、地方各类科研项目多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相关研究论文100余篇,获科研成果10余项。
团队研究目标和方向
目标:
通过建设土壤污染修复协同创新中心,聚焦并服务于土壤污染修复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开展新型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跨高校、跨学科、跨产业界与学术界协同创新,有力地促进大学、研究机构、企业、政府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整合互补性资源,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而支撑和引领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发展。
研究方向:
•土壤污染检测、诊断技术创新
•土壤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归趋研究
•土壤污染物控制技术研发、应用及示范工程
•污染土壤的环境管理及风险评估
•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团队成员
团队负责人简介:
施维林:教授,学术带头人,科技
处处长,苏州市苏化厂土壤修复专家组组长。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中科院、兰州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理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兰州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后从事研究工作。曾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国际山地研究中心(尼泊尔)做高级访问学者。是市级技术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绍兴市首批领军人物培育对象和创新团队负责人;是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目前主要从事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湿地恢复与重建、污染生态学、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生态建设与环境规划。近5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厅市级各类项目多项,先后在境内外SCI收录刊物和核心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出版《生态与环境》教材1部;获省科技三等奖2次,市科技进步奖1次,市自然科学论文奖一、二等奖各1项,省林业厅和林学会科技兴林三等奖1项。
团队成员:
主要成员姓名
| 学 位
| 职 称
| 毕业院校
| 研究方向
|
施维林
| 博士
| 教 授
| 兰州大学
| 土壤污染及修复技术、湿地恢复与重建、污染生态学、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生态建设与环境规划
|
李 新
| 博士
| 教 授
| 中国科学院
| 环境规划与管理、土壤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归趋研究、污染土壤的环境管理及风险评估
|
梁 媛
| 博士
| 副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
| 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归趋研究、土壤污染物控制技术研发
|
史 绮
| 学士
| 讲师
| 华东师范大学
| 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归趋研究
|
张 园
| 博士
| 讲师
| 中国科学院&法国巴黎高科农业学院
| 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归趋研究、污染土壤的环境管理及风险评估
|
程媛媛
| 博士
| 讲师
| 英国诺丁汉大学
| 污染土壤的环境管理及风险评估
|
史广宇
| 博士
| 讲师
|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 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归趋研究、土壤污染物控制技术研发
|
团队研究成果
团队高度关注受损农田生态系统、场地土壤污染、污染检测与诊断技术机理和修复技术研究、修复示范工程实施,在受损土壤生态系统污染机理、污染物迁移转化等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1)研究方向
•污染场地调查与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参与开展了苏化厂污染场地调查,苏州东升化工厂污染场地调查、研究、修复、管理标准制定与实施;其中团队主要负责人施维林教授被聘请为苏州市土壤修复专家组组长;参与开展多项苏州地区的土壤污染调查、评估、修复工程等工作;参与了“盛泽湖湿地恢复与重建”项目的方案设计、修复效果评价;主持“土壤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机理及修复技术研究”、“原位微生物稳定化固化技术在铬污染土壤治理中应用研究”、“铬污染场地微生物原位稳定化固化治理技术机理及应用研究”、“珍珠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及水质提升示范工程”等项目。
•土壤污染物控制技术及污染物迁移转化与归趋研究
项目组成员近期进行了一系列土壤、底泥中重金属、有机物的修复与控制技术研究,并借助先进的仪器手段揭示污染物控制机理;研究微生物与污染物的交互作用行为及生态危害;进行了生物炭等环境修复功能材料的研发及修复效果、生态效应等。
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及修复机理研究
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对微生物作用
•污染土壤的环境管理及风险评估
针对污染土修复中面临的标准不统一和区域特征,重点开展区域修复标准设计与建立、管理模式与模式研究、风险评估研究。近年来在若干场地土壤修复标准制定、过程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咨询,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可行的建议并获得采纳,已经形成一整套的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技术筛选与评价、招投标管理、修复工程实事、监理与检测、验收及长期监控管理等标准语措施。
(2)团队近3年的主要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止时间
|
|
1
| 环境中重金属铅污染的人类健康风险评估
| 国家环保部
| 2014-2016
| 主持
|
2
| 土壤功能抵抗力与恢复力建模及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
| 2013-2015
| 主持
|
3
| 原位微生物稳定化固化技术在铬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 江苏省环保厅科技项目
| 2012-2013
| 主持
|
4
| 联合化学稳定与植物提取技术同时修复污染土壤与地下水
| 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
| 2010-2012
| 主持
|
5
| 使用堆肥技术对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并对堆肥中有机质和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转化过程模型化
| 中法合作项目Egide-PFCC
| 2008-2012
| 主持
|
6
| 土壤重金属-有机物复核污染机理及修复技术研究
| 苏州市科技支撑项目
| 2014-2016
| 主持
|
7
| 生物炭中官能团和矿物组分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自筹经费项目
| 2014-2016
| 主持
|
8
| 环境中重金属铅污染的儿童健康风险评价
|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2014-2016
| 主持
|
9
| 三角帆蚌生态养殖及珍珠品质提高示范工程
| 苏州市科技支撑项目
| 2013-2015
| 主持
|
10
| 铬污染场地微生物原位稳定化固化治理技术机理及应用研究
| 苏州市科技支撑项目
| 2012-2014
| 主持
|
11
| 珍珠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及水质提升示范工程
| 苏州市科技支撑项目
| 2014-2016
| 主持
|
12
| 利用生物质废弃物制备生物碳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 苏州市科技支撑项目
| 2012-2014
| 主持
|
13
| 珍珠湖水污染综合治理及水质提升示范工程
| 苏州市科技支撑项目
| 2014-2016
| 主持
|
14
| 原位微生物稳定化固化技术在铬污染土壤治理中应用研究、
| 江苏省环保厅科研项目
| 2012-2014
| 主持
|
15
| 重金属污染场地诊断评价与修复支撑研究
| 国家环保部(重大项目)
| 2011-2013
| 参与
|
16
| 《污染场地铅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标准编制
| 国家环保部
| 2014-2015
| 参与
|
(3)团队近4年主要发表的SCI/EI论文
序号
| 文章名称
| 期刊
| 发表时间
| 类别
|
1
| Simulating the dynamic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 in contaminated soil through composting by COP-Compost model
| Environ Sci Pollut Res
| 2015
| SCI
|
2
| Modelling the release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during compost decomposition in soil
| Chemosphere
| 2015
| SCI
|
4
| Biochar- and phosphate-induced im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contaminated soil and water: Implication on simultaneous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and groundwater.
| Environ Sci Pollut Res
| 2014
| SCI
|
5
| Phosphorus release from dairy manure, the manure-derived biochar, and their amended soils: Effects of phosphorus nature and soil property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 2014
| SCI
|
6
|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COP_Compost Model for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icropollutants during Composting Process
| Environ Sci Pollut Re
| 2014
| SCI
|
7
| Bacterial communities predominant in the degradation of 13C4-4,5,9,10-pyrene during composting
| Bioresource Technology
| 2013
| SCI
|
8
| Aerobic biotransformation of decabromodiphenyl ether (PBDE-209) byPseudomonas aeruginosa
| Chemosphere
| 2013
| SCI
|
9
| Effect of Cadmium ion on Biodegradation of Decabromodiphenyl Ether (BDE-209)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2013
| SCI
|
10
| Mobility of Pb, Cu and Zn in the phosphorus-amended contaminated soils under simulated landfill and rainfall conditions
| Environ Sci Pollut Re
| 2013
| SCI
|
11
| A Model Coupling Organic Carbon AND Organic Pollutant Dynamics during Composting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 2013
| SCI
|
12
| Study of the Surface Micro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Pearls Induced Growing by Rare Earth Cerium
| Biological technology An Indian Journal
| 2013
| SCI
|
13
| Modelling Of Organic Matters during the Composting Process
| Waste management
| 2012
| SCI
|
14
| Immobilization of Pb, Cu, and Zn in a multi-metal contaminated soil amended with triple superphosphate fertilizer and phosphate rock tailing
|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2012
| EI
|
15
| Modification of Pearl Surface Microstructure by Rare Earth Cerium Induced Growing
|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 2012
| EI
|
16
| Simultaneous Immobilization of Lead and Atrazine in Contaminated Soils Using Dairy-Manure Biochar.
|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1
| SCI
|
17
| Modification of Pearl Surface Microstructure by Rare Earth Cerium Induced Growing
|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 2011
| SCI
|
18
| Remedi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Contaminated Soil by Composting Mixtures in Laboratory.
| Environ Sci Pollut Res
| 2011
| SCI
|